马光远:中国经济为什么必须“保六”

2020年1月5日
By

  一个运动员,如果他最好的百米成绩是10秒,但是因为生病,他现在只能跑12秒,这个时候,去医院看病吃药就是应该的。

  但是,如果一个运动员本来只能跑11秒,不是通过训练,而是靠吃药想达到10秒,长期而言,不仅仅无法达到目标,而且长期对身体有害。

  关于中国经济明年要不要“保六”的本质就在于,中国经济这个过去40年全球经济的长跑冠军,现在究竟还能跑多快?

  如果现在还有跑6点多的潜力,那说明宏观政策本身有问题,阻碍了这种潜力的发挥;如果中国经济目前的“身体状况”决定了没有跑“6”的潜力,那就是中国经济体质在下滑,只能加强身体锻炼,而不是靠吃药解决。

▲ 图片源自摄图网

  经济学家们争论的,其实是中国经济究竟还有没有跑到“6”的潜力,也就是,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究竟是多少?

  但是,由于潜在增长率本身是一个极为不确定的概念,一个国家的潜在增长率究竟应该如何计算,迄今为止,经济学并没有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,而且,决定潜在经济增长的一些因素很复杂,没有一概而论的标准,这使得“潜在增长率”这个概念至今仍然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,用“潜在增长率”来评估宏观政策要不要发力是不可靠的。

  那么,究竟如何判断中国经济“体质”的好坏,我认为,如果在“潜在增长率”的圈子里辩论,不可能有任何有价值的结论,因为“潜在增长率”本身是什么都说不清楚。但是,可以换一种思维:

  • 就当下的经济增长而论,究竟还有没有阻碍经济增长的原因?
  • 这些原因究竟是长期的问题,还是短期的问题?
  • 今年三季度,中国经济的增速下滑到6%,有没有一些短期的政策因素导致?

  这样来思考,问题显然简单多了。

  毫无疑问,2019年前三个季度,经济增速持续下滑,到了三季度下滑至6%,确实有一些短期的原因,包括政策本身的问题:

  1、中美贸易摩擦的确影响了中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的预期,这是短期因素;

  2、很多企业家信心预期不足,对中国经济过度悲观,导致民间投资迄今为止仍然处在下滑的通道,这是短期因素;

  3、过去一年的宏观政策,在执行上有值得商榷的很多地方,比如,粗暴去杠杆导致的流动性紧缩问题,在风险和发展上不能更好的平衡导致的过度重视风险的问题;一刀切的环保导致的企业大量关闭问题,这也是短期问题。

  而这一系列短期的因素又导致大家的悲观预期叠加,投资减少,消费压缩。

  这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,这和中国经济本身的“体质无关” ,按照中国经济的“体质”,本来跑个6%以上没有太大问题,但因为担心“天气”原因,老是刹车,导致跑不起来。

  当然,从长期性的问题去看,也存在很多问题。

  1、特别是,如何对待民营企业的问题,在民营企业问题上的很多不必要的错误的争论,导致企业家的信心不断丧失;

  2、金融改革的滞后导致的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;

  3、中国增值税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制作企业税收过重的问题,这都属于改革的问题。

  这样,长短期因素叠加的结果就是预期过度悲观,从而导致经济下行。很显然,如果这些因素减少或者消除,中国经济的速度显然要比现在快。

  ▲ 图片源自摄图网

  这样,问题就简单多了。

  如果把中国经济看成一辆车,这辆车已经跑了40多年了,轮胎肯定磨损厉害,发动机的引擎也需要更换。否则,司机没有信心跑快。

  既然导致中国经济跑不起来的原因有短期因素,比如,轮胎问题就是个短期问题,上上润滑油,就能跑一阵子。那么,为什么要排斥短期的稳定政策呢?

  基于这么简单的道理,我认为,之所以提出2020年中国经济必须“保六”,

  首先是因为中国经济目前的增长并没有发挥中国经济最好的水平,有很多短期的因素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增长,强化了悲观的预期,这是宏观政策可以解决的;

  其次,如果这种悲观预期不断强化就会出现悲观预期的叠加效应。比如,如果大家一致认为2020年中国经济的增速“肯定”还会下滑,那么,企业就会减少投资,居民就会减少消费,这种效应一旦强化,就会导致经济增速的实质性下滑。

  但是,如果大家认为,明年中国经济会反弹,政策会加力,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很多短期因素会消除,就会强化乐观预期,增加投资和消费。

  ▲ 图片源自摄图网

  令我欣慰的是,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,其实已经回答了中国经济要不要“保六”的问题。这次会议和以前比,用了很大的篇幅多次提及“稳”,至少在六个地方提及确保经济增长维持在“合理区间”的重要性。比如,

  提出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“十三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,为“十四五”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,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。

  提出要积极进取,坚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、结果导向,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,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等等。

  特别是,我们应该看到,当下的中国经济总体而言是种种因素抑制了增长的潜力,而不是已经没有增长潜力。包括在基建领域,中国仍然有很多可以弥补短板并且有能力弥补短板的领域。

  不能简单的把搞基建与刺激等同起来。更不能把“保六”“改革”对立起来。

  有人说,我们不要刺激的“六”,而是要“改革的五”。

  笔者支持中国经济明年“保六”,是基于扭转不好的预期,是基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仍然在“六”以上,是基于改革还有很大的空间。

  中国经济明年有能力运行在“六”以上,而不是人为通过过去下猛药刺激的手段短期让增长数字变得漂亮。现在,中国很多学者简单化的把“增长”与“改革”对立起来。

  其实,只要中国经济在关键改革领域动真格,比如,真正把民企与国企平等,你看看,会迸发出多大的生产力。

  其实,只要真正搞改革,只会更好的带来增长,中国经济每一轮大的增长周期,都是因为真正推动了改革,提高了中国经济的“体质”,从而具有持续的耐力。

  看看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真实路径,理解这点并不难! 修轮胎,润滑履带,可以短期让车跑的快起来;换发动机也可以让车跑得更快。在更换发动机需要时间的情况下,难道修轮胎,润滑履带提高增速就是错?

马光远博士是复育智库师资团队专家


邀请专家授课,请联络复育智库,189173118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