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清友:警惕全球疫情的二次冲击

2020年3月12日
By

经济增长至关重要,不能都交给中央银行家。但当全球经济再次临近悬崖,中央银行家们总是“八仙过海”,尽显“英雄本色”。即便如此,美联储北京时间3月23日23点的紧急降息,也大失水准。

  经济增长至关重要,不能都交给中央银行家。但当全球经济再次临近悬崖,中央银行家们总是“八仙过海”,尽显“英雄本色”。

  即便如此,美联储北京时间3月23日23点的紧急降息,也大失水准。

  其一,事发突然,缺乏沟通。对于降息,金融市场有充分预期,此前市场预期降息50bp的概率已接近100%,且在等待两周后的议息会议。此次降息时间提前,突然袭击,市场措手不及,反而恐慌,联储目标可能南辕北辙。

  其二,总统催促,联储凌乱。特朗普总统一直“喋喋不休”催促美联储实行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,尽管美联储相对独立,但面临选情的政治压力以及新冠病毒的全球影响,此次降息行动显然手忙脚乱。美联储凌乱,G7国家的中央银行家们也不淡定。

  全球经济是否如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那本《峭壁边缘》所言,一语再成谶?

  现在看得并不十分清楚,因为有太多盲区。每一次趋势的来临,似乎都与之前的预想和看到的所谓黑天鹅、灰犀牛略有不同。我不太确定这一次的盲区是什么。但至少三个方面相对清楚些:

  一是新冠疫情“釜底抽薪”,全球经济雪上加霜。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,对美国的影响尚不明朗,冲击将逐渐显现。当前,美国经济增长尚算稳健,杠杆也处于安全边际。但特朗普逆全球化和“以邻为壑”所带来的恶果正在显现,美国很难独善其身。疫情对中国经济已经造成巨大冲击,全球蔓延的二次冲击会严重挑战中国经济的恢复。中美两大引擎将直接决定全球经济走势。

  二是金融市场“绑架”中央银行,宽松政策空间即将用尽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,全球金融市场过度依赖中央银行的宽松货币政策。金融市场尾大不掉,脱实向虚,中央银行骑虎难下,左右为难。金融市场让中央银行投鼠忌器。越来越多的经济体步入负利率,中美两大经济体也在加速走向低利率和零利率,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首次到1%以下。

  三是宏观经济理论贫困,政府应对措施乏善可陈。各国政府应对危机的理论源头基本还是凯恩斯主义及其支脉,现代宏观经济学面临理论贫困,无法指导今天的实践。评判2008年以后伯南克经济学、安倍经济学的实际效果为时尚早。而政府对于短期总需求管理轻车熟路、驾轻就熟,但也泛善可陈,几乎是“黔驴技穷”。

  长期的宽松政策如同毒品,各国已经上瘾。问题就在于,人们对长期宽松所造成的财富差距、生产率下降以及社会内生性冲突认识很清楚,但遇到短期问题又别无选择。解决这些问题不交给中央银行家,又能交给谁?人们看到了峭壁,但又义无反顾地奔向它的边缘。

  也许,我们真的会面临一个新世界:零利率,人口的低增长以及经济的停滞乃至长期的萧条。可怕的不是这种场景,而是由此而带来的失业、社会冲突乃至大国的碰撞。

  全球宽松正在进行中,剧情似乎没有什么变化,节奏似乎在加快。我们就像登上了同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。在到达终点的途中,看谁能够早下车,功成身退。而这样的乘客,一定少之又少。

  转回中国。我们怎么办?我们能成为那位功成身退的乘客吗?

  面对疫情冲击,宏观政策必须发力,必须有所作为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这就类似于车在下坡的时候要适时踩刹车。当遭遇新冠疫情这样的剧烈颠簸时,油门、离合、刹车和方向盘的配合就更为重要,也需要高超的驾驶技术。

  所以,从国家宏观管理的视角,我们一定要警惕日本在广场协议之后的重大宏观政策失误,也要弥补我们在政策实施上的短板。短期的政策是为长期的改革争取更多的时间窗口。中国的优势在于,我们依然具备充分的韧性,我们拥有广阔的市场以及巨大的改革空间。坚定不移的市场化改革依然使我们最强有力的杀手锏。

  时至今日,我们似乎又到了一种熟悉的场景。当下的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颇似2009年或2014年。大宽松进行中,人们身处其中。所以,我们看到,在疫情尚未结束的时候,很多人开始欢呼雀跃,迎接新的资产泡沫到来。但是,吃一堑长一智。必须十分清醒的一点是,如果只是货币推动,那么经济反弹也好,股市也好,往往来得快,去得也快。经历越多,速度越快。虽然人性不变,但历史记忆还是有那么一点的。

  所以,从企业和投资者的角度,我们一定要吸取在前两次的惨痛教训。很多企业和投资者在这两轮经历过纸面富贵,但很多后来深陷泥沼。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,都是一种选择。既要审时度势穿越周期,又要修炼心性静观其变。

  当我们清楚了解决短期问题的方案以后,我们是不是需要为迎接新世界做准备?

  而在新世界来临之前,你准备好了吗?

管清友是复育智库师资团队专家

邀约授课请联系复育智库:

021 6504118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