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杨三角
一轮又一轮的疫情席卷,很多企业在逆流中如一叶轻舟,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抵御风险,于是创业者在团队中的主心骨力量更加珍贵。
生存是第一步。能否在逆流中站稳反映出企业最根本的生存能力:疫情加速了企业周期的兴衰更替,也促使着创业者进行领导力的升级。
风雨中,创业者如何获得逆流向前的动力?腾讯集团高级管理顾问、青腾大学教务长杨国安教授以创业者的积极心态为导向,建议创业者升级组织管理模式和增强内部同舟共济的信念,鼓励创业者于危机中寻机遇,提升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。
一、做最坏的打算,确保活下来
作为企业的一把手,创业者首要的任务就是确保企业能存活下来,因此至少要抽出80%的时间、精力应对危机。危机之下,重中之重,是要活下来,要想清楚不同的情景。不要走一步算一步,要提前做好规划。
其余20%的精力应该用来抓住危机过后的机遇。要想清楚危机之后,会不会有一些改变或者反弹,会不会有一些新业态或产品需求出现?如何加速企业转型,拥抱数字化科技或者自动化带来的红利(例如自动化生产、远距离分散办公、线上线下的产品和渠道、销售协作的沟通方式等)?
疫情之后,是否有机会弥补之前取消的订单?会不会有报复性的需求反弹?产能和员工有没有准备好应对这些情况?在聚焦当下的同时,也要考虑疫情之后,怎么能够快速抓住新的资源,而不是既损失了今天,又抓不住未来的机遇。
另一点,创业者要关注获取优质资产的机会。疫情之后,一些现金流困难的企业倒闭了,也会有一些企业裁员,应该抓住并购优秀资产和招揽优秀人才的机会。
二、狠抓组织管理进化
短期应对之法
适应分散式的工作方式
短期之内,企业仍需维持远程办公的状态,可以借此机会加快分散式管理,通过协同类办公软件和工具(企业微信、会议系统、共享文档)完成跨地区协同,保证无障碍沟通。一方面,这可以保障员工的健康;另一方面,也可以推进业务和工作的开展。这也需要企业慢慢摆脱见面才能办事的惯性思考习惯。
中长期的思维转化
建立分散协同的团队管理模式
中长期来看,企业需要建立分散协同的团队管理模式,这对于知识密集类行业尤为重要。知识密集行业的核心就是人才,那么我们就让人才专心办公,企业通过协同类办公软件以及数字化的技术进行跨办公地点、跨城市甚至跨国的团队信息同步和工作协作。这样,无需见面就可以让人才为企业发挥作用。在硅谷,很多高科技企业其实在过去20年已经进行了远距离办公,很多优秀人才有时在家里办公,有时回办公室或者去其他地方办公。这对于人才的保留也很重要,因为能够同时兼顾家庭的需要。
对于一些线下的多点生产、零售或者服务的企业,分散式的管理和高效的协同也是提升运营效率的关键手段。很多企业都是全国布点,生产也是全国布点,如何实现协同工具进一步升级?如何使供应链通过协同和信息管理提升效率?
分散式协同管理的关键
自驱、成人文化、透明信息+协同工具、小团队+平台
- 员工自我驱动,自律性强。
- 企业既要强调成人文化,给员工很高的自由度;也要建立问责文化,当员工触及企业的高压线和低压线时给予相应惩罚。
- 依靠高度透明的信息系统,包括OKR、业务进度、项目进度等。确保员工的工作状态能够在后台显示,而不是靠人来盯着。
- 灵活的小团队与强大的平台支持充分结合。为了确保灵活的小团队在一线为客户提供高效服务,后方平台需要通过技术、工具、数据等给予充分支持和数字化赋能。很多线下零售商和服务商,比如海底捞,必须使平台很完善,才能让前端的人工作简单化。只有这样,才能够做好分散又高度协同的管理。
领导者的定位
从“管控”到“赋能”
若想要实现未来的组织管理的进化,领导者的角色需要改变,从“盯着办事”到“充分赋能”。团队领导者角色是定方向(聚焦和分解团队的短中期的目标和任务)、回顾团队阶段性进度(通过线上或线下的会议和数据)、解答个别员工在工作中的疑惑。未来的工作场景是分散的,领导者需要更多的授权和信任下属,明确团队的奋斗目标和进度回顾,从而防止团队的迷失和松懈。
危机是检验企业文化的真正时候
员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,那种一旦出现危机就马上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的企业,虽然能解一时之急,却破坏了员工和企业之间的长期信任。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,重点是要更多的沟通和信息共享,使员工了解为什么企业要减少工作时间和降低薪酬,让员工和企业之间互相理解,从而减少不确定性,一起共度难关。
作为领导者,要振奋团队的能量和士气,自己首先要克服焦虑、走出阴霾。领导者不能处于被动的状态中,等待疫情过去或者政府补贴,而是要想清楚短期和长期的危机跟机遇在哪里,才能够给团队明确地指明方向,激励员工在面临危机感的同时,也能够积极掌握新的机遇。企业也可以借这一次的机会“练内功”,减少不必要的开支,简化层级和业务流程。
企业将危机变成一个契机的另一种方式,是尽己所能参与抗疫的公益活动,既实现了作为良好公民的义务,同时也建立正面的企业社会形象。
邀请专家授课,请联络复育智库,18917311848